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如何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本期邀请4位专家进行讨论。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保险覆盖面和承保率双提升

  主持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如何?

  杨汭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我国自2007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进农业保险实践创新活动,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从2007年至2021年,农业保险标的从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能繁母猪增至种植、养殖和森林等16个大宗农产品和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作物播种面积承保率从不足10%增至超过60%,其中玉米、水稻和小麦平均承保率超过70%。参保农户从5000万户次增加到1.88亿户次,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4亿元增至976亿元,相应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额从1126亿元增至4.72万亿元,对农业生产总值保障程度则从2.31%增至33.40%。风险保障领域由以生产风险为主扩展到生产与市场两种风险并重,种养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都已纳入保险责任范围。2019年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通过扩面、增品、提标,农业保险险种体系趋于完善,险种保障水平和重要农产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

  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导向性逐步强化。财政部多次调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及作物,并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实力调整补贴比例。2021年12月财政部修订《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补贴由35%提高至45%,将中央财政保费“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推至全国,支持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力度。

  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研发农业保险巨灾、气象指数和农作物损失评估等模型,助力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精准性。颁布三大粮食作物成本保险行业示范条款、三大主粮作物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等,推进农业保险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成“县区支公司+三农服务站(点)+乡村协保员”三级农业保险基层网络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和99%以上乡镇。保险机构对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常态,“3S”技术、无人机、移动设备终端等数字技术,在标的核准和灾损确认精度等方面提高了农业保险服务效率和质量。

  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目前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包括:生产要素保险类,如农业机械保险、大棚保险、育种保险等,是农业生产环节的重要险种;保证保险类,如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成为农民融资增信的重要工具;责任保险类,如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抖客网,涵盖农产品种植养殖、流通、餐饮等环节的责任风险;“保险+”衍生产品类,如“保险+期货”“保险+期货+订单”等模式,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综合保险类,如家庭农场综合保险,一揽子覆盖家庭农场的多个种养业生产风险。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尚存一些短板。

  其一,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有待完善。仍以生产环节物化成本保险为主、保障水平低、险种少。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涉农保险难以满足需要。其二,农业保险与其他政策协同不够。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与农业农村、保险监管、林草等有关单位以及承保机构的协同,推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与其他农村金融和支农惠农政策有机整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其三,农业保险教育薄弱。对于地方政府,需要普及保险知识,加强其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以更好推动保险工作。对于农民,需要通过保险培训和服务增加其对保险的认同感,提高保险意识。同时,需要加快专业交叉性、复合型保险科技人员的培养。

  加强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

  主持人:发展农业再保险意义何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主任):建立中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有重要意义。一是完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发展农业再保险为农业保险直保机构提供再保险保障,补齐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和农业保险经营体系的短板,对于有效缓解直保经营机构承保压力,稳住农业基本盘有重要支撑作用。二是国家强化农业保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家喻户晓,随着直保端业务量的拓展,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补贴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通过再保险体系对农业保险直保业务发展提供合理引导。

  我国农业再保险经历了较长时间探索,从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部分地方开展的共保探索、地方财政出资购买国际再保险,到建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共同体”,成立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完整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体系。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开业,目前已与35家农险直保经营机构签署再保险标准协议,分保其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20%,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约1万亿元风险保障。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分散农业大灾风险、稳定农业保险直保机构赔付能力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再保险市场的主渠道,成为服务和推动农业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在应对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提供及时快速的再保险赔付,有效缓解了农险直保机构的赔付压力,使投保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农业再保险经营管理还面临一些挑战。技术支持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农业再保险经营需要强大的数据系统,涉及农业、气象、国土、森林等多个部门,这些数据的取得、整合、应用等都需要有力的技术体系作支撑。一些大面积灾害需要利用卫星数据,仅靠直保公司单独购买,成本非常高,迫切需要再保险体系对这些能够共享的数据进行统筹。

  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再保险公司看到市场潜力,外资再保险巨头纷纷利用WTO规则瞄准机会抢占中国农业再保险市场。对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来说,面临一定国际竞争压力。同时,由于我国国内的再保险承保能力暂时无法承接全部的农业再保险业务,因此,也需要国际再保险公司的参与,通过学习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新理念、新经验等,在竞争中提高经营能力。

  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业再保险发展。

  出台农业再保险监督办法。健全和完善农业再保险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农业再保险特殊性,加快出台针对农业再保险业务监管办法。

  加强共享技术研发和应用。在国家层面推进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工作,再保险公司据此建立起科学的保险费率厘定和动态调整机制,为农业保险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财政补贴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提升再保险公司管理国际化水平。全面学习国际再保险人和发达国家开展农业再保险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整合多方信息资源,建立权威可靠的数据平台,提高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主持人:“保险+期货”模式与传统农业保险模式相比有哪些创新升级?

原标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内容摘要: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8559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中经评论:蔚来上市彰显中国车企全球格局
下一篇:疏通交通物流“毛细血管”